当前位置:郑州仁济医院_郑州医院骨科 > 医学百科 > 医学百科 >
夏季是心血管病的又一个高发期,由于夏季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同时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容易诱发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6-9月,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都会出现上升,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具有潜在威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夏季易丢钾钠 应适时补充
进入酷暑,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急需补水。夏季不能跟平时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夏天出汗多,光补水还远远不够;因为随着汗液流失的不仅是体内的水分,还有钠盐,维持电解质正常。
建议: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盐,平时吃饭要清淡,但夏季可以适当在菜里多放点盐,另外应多吃些含钾的水果如橘子等,以保持钠、钾的平衡。
2.避免温差过大
夏天室外热,房间里空调凉,冷饮多,这种反复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环境变化,对心血管患者是极其不利的。心血管疾病与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温度过高时,会增加血管血流量,增加心脏压力;而当温度过冷时,会使血管相应收缩。如果忽冷忽热,血管的强力收缩会使冠状动脉内已形成的斑块被牵拉破裂,引起血栓,堵住血管,突发心肌梗死。
建议:身处的环境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开空调不能过冷。室内最适宜的温度调节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
3.维持血压平稳 不能停药
夏天温度高,血管一定程度扩张,血压下降,一些高血压患者到了夏天血压就恢复正常,就自行停药,等天凉了再吃,这是完全错误的。高血压是需终身服药治疗的疾病,治疗是连续的。
建议:夏季,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量,但绝不能停药,否则会造成血压的较大波动。
4.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
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5.调节饮食,膳食要清淡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膳食问题上一定要多种蔬菜搭配,如黄色蔬菜(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同时吃适量的白色食品(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品(黑木耳等),对降低血黏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建议:饮食要做到荤素菜合理搭配、多吃蔬菜、多喝水、少吃多餐,饮食清淡,切记暴饮暴食。
6.心态平衡,生活规律,充足睡眠
“心静自然凉”,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炎热的夏季,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建议:夏季生活要有规律,由于昼长夜短,晚上睡眠不好的人,最好能进行午休,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健康的生活行为。
编辑|刘艳玲
来源|内科 综合网络
郑州仁济医院官方服务号
扫码关注,预约挂号,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