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走了点短途
竟然痛得要死要活
哎呀,这就是传说中的足底筋膜抗议啦!
别小看它,它可是专业级的疼痛发言人哦!

走路脚疼,80%是它在抗议
在临床实践中,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疼痛的最常见原因,约占80%的病例,并且常见于40至60岁的人群。甚至有大约1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足底筋膜炎所引发的疼痛。
足底筋膜是一个扇形的结缔组织,从踵骨延伸至五个脚趾,像一张网一样固定住足部骨骼。它扮演着人体的“避震器”角色,承受着全身的重量并缓解来自地面的冲击力。
足底筋膜抗议的主要原因是韧带和肌腱的退化。年轻时,强壮的韧带和肌腱能够有效支撑足部,足底筋膜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负荷。
然而,随着韧带和肌腱逐渐退化,足底筋膜成为唯一支撑身体重量的组织。当过度使用或使用方式不当时,足底筋膜就容易受到劳损或慢性炎症的影响,从而引发足底筋膜炎。
如果忽视不予治疗,将可能导致下肢骨关节疾病,并且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终身的足部疼痛、下肢肌肉萎缩、血栓等严重问题。
「足底筋膜」痛,早上最严重
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感受,即在早上起床后,当脚刚接触地面时,脚跟处会感到一阵剧烈的刺痛,而随着活动的进行,痛感逐渐减轻。
这种痛感在早晨时最为严重,是足底筋膜炎最典型的表现。此外,可以通过进行"卷扬机试验"来进一步判断。
足底筋膜炎作为一种慢性运动损伤
其发病原因与我们日常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1.肥胖
超重或肥胖的人由于体重较大,使足底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导致足底筋膜受到过度拉伸,从而引发劳损。
多项研究显示,BMI在25至30之间的人群,患上足底筋膜炎的发病率增加一倍。身体质量指数(BMI)是通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计算的(以千克/平方米为单位)。
2.扁平足
扁平足伴随脚外翻的情况会增加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负荷应力,从而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
3.久站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例如商场营业员,是足底筋膜炎的高风险人群。
4.鞋子选择不当
长时间穿高跟鞋或者穿不合适的鞋子进行运动等活动也会增加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5.运动方式不当
运动过量、快速增加运动强度以及缺乏适当的小腿肌群放松训练都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受损。
6个动作缓解足底痛
足底筋膜炎的康复训练关注于有效拉伸跟腱和足底筋膜,并强化足部肌肉的锻炼。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缓解足底痛的常见动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1.拉伸足部
坐下来,将一只脚的足底放在对侧膝盖上方。用手抓住脚趾底部,向后拉伸脚趾,直到感到足弓的伸展。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然后松开。重复这个动作,每天进行3组,每组进行10次。
2.靠墙拉伸
双手打开与肩同宽,靠在墙面上,一只脚的脚尖朝向前方,另一只脚向后迈出一大步。感受后侧小腿有牵拉感,保持这个姿势10到15秒钟。每组进行8到10次,总共做2到3组。每天进行3次。
3.楼梯拉伸
站在楼梯或有落差的台面上,让脚后跟悬空,然后向上拉伸足部肌肉。保持这个姿势10到15秒钟,然后放松。每组进行8到10次,总共做2到3组。每天进行3次。
4.卷毛巾锻炼
将脚后跟放在地板上,用脚趾弯曲抓住毛巾,轻轻抬起脚,将毛巾拉向身体。完成10次为一组,共进行2到3组。每天进行3次,每周进行4到5天。
5.脚趾敲击
将脚后跟放在地面上,使所有脚趾离开地面。将外侧的四个脚趾抬起,使其悬空,然后用大脚趾反复敲击地面。接着,反过来,使大脚趾抬起,而外侧的四个脚趾不断敲击地面。每次敲击持续10至15秒,每组进行8至10次,总共进行2至3组。每天进行3次,每周进行4至5天为宜。
6.弹力带横向移动
站立姿势,将一条弹力带放在脚踝上方。弯曲膝盖,身体略微向后倾斜,以臀部和下半身支撑身体。接着将一只脚向侧方移动,靠近另一只脚,然后恢复原始姿势。每组进行10步,共进行3组。建议每周进行4至5次。
选鞋小贴士
最后,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在选择鞋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鞋跟部分:选择鞋跟和脚尖的落差约为2~3厘米,以减轻对跟腱和足底筋膜的压力。
2.鞋中间部分:选择具有一定硬度和良好减震性(相对较软)的鞋垫,能够提供足弓支撑。
3.鞋尖部分:选择具有适度硬度的鞋头,以防止鞋前部位过度弯曲。
温馨提醒:更多知识,拨打:
0371-5563 0033,或者点击“
在线咨询”了解。
郑州仁济医院官方服务号
扫码关注,预约挂号,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