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郑州仁济医院_郑州医院骨科 > 教学科研 > 学术交流 >
目的:通过多例四肢骨折的病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探讨外固定架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24例使用外固定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术后护理和功能指导,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我院共使用外固定架124例,男性86例,女性38例,年龄11—68岁,上肢42例,下肢82例。
1.2资料结果 钉孔处出现红、肿6例,因活动不当导致骨折端移位的2例,外固定架去除后出现钉孔不愈合的1例,余均在术后3—18个月内去除外固定装置。
2.术后护理
2.1 观察要点
2.1.1 观察肢体血运及肢体肿胀程度:因体位或肢体肿胀造成外固定架压迫皮肤时应及时处理。
2.1.2 定时检查固定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注意固定钉有无松动,支架连接处有无变形,及时拧紧螺母,以保证支架对骨折端的牢固固定。
2.1.3 观察是否有穿针不当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
2.1.4 重视针孔护理,观察针孔处是否有红肿,或分泌物渗出,严重时针孔可有流脓,周围皮肤糜烂,体温升高等症状。
2.2常规护理
2.2.1 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骨突处垫软枕,减少局部不适。
2.2.2 及时清除外固定架血迹,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皮肤针孔处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75的酒精每天滴钉孔2次,有血性渗出者可用消毒纱垫覆盖。
2.2.3 用适当的支架或托板,防止踝或腕关节下垂。
2.2.4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主动的肌肉舒、缩活动及股四头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2.5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较高者,应及时打开敷料,观察创面有红肿热痛的情况。
2.2.6 告知患者活动的注意事项,我院2例因活动不当导致骨折端移位的均由于术后管理不到位,再次在c型线下给予固定螺母。
3.出院指导
3.1 告知患者保持钉孔处皮肤干燥,每天用酒精滴两次,隔日更换敷料一次。
3.2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
3.3 坚持每天功能锻炼,发现钉孔有红肿及时复诊。
4. 讨论
目前外固定器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为复杂性骨折提供支持和固定的同时,也为骨折从建后的伤口提供便利的护理,通过临床护理观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使关节活动及骨折愈合同步进行。(外四科 谷君君)
郑州仁济医院官方服务号
扫码关注,预约挂号,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