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郑州仁济医院_郑州医院骨科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近日持续的高温
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食欲减退、头晕乏力头痛心慌等小毛病也陆续找上门来
高温来袭谨防中风
在许多人看来,寒冷的冬季才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中风依然“如影随形”,特别是一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不能大意。
高温天气,人体为了更好地散热,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液集中于体表,心脏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
此时若不注意身体变化,就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跳加快:高温环境,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此时心肌容易缺血,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血压不稳:夏日天气炎热,让人难以入睡,再加上夏季昼长夜短,也容易睡眠不足,进而提高血压和心率的平均水平,影响血压。
血液粘稠:炎热夏季气温高、气压低,人体出汗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流动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心血管堵塞,诱发心梗。
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而且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中风”和中暑 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分不清“中风”和中暑,因为两者有些症状相似,如头晕、四肢无力等,所以不少人会把中风误判为中暑,耽误了治疗时机。
其实,中暑与“中风”的症状很好区分:
(1)中暑往往发生在高温环境下,一般人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劳作,都有可能发生中暑,中暑时体温极高,多在40℃以上,常见的表现有发烧、脉搏加速、意识丧失等,但不会有肢体偏瘫等表现。
(2)“中风”更易发生在三高患者及本身有慢性病中老年人身上。中风发作时,除了头晕眼花,往往还伴有半边身体突发麻木,如一侧手脚突然乏力,觉得一条腿抬不起来或者或握不住筷子等,还可能出现突然的语言障碍。
一旦发现有人符合中风特征,应该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抓住中风发生后的救治“黄金时间”。
做好这些事 让血管“凉爽”起来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如此不友好,那我们可以做点什么给心脑血管“消暑降温”呢?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小妙招——
清淡饮食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还是要坚持清淡饮食。日常建议多吃一些新鲜蔬果,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以防止血脂、血糖进一步升高。
及时补水
夏季出汗较多,体内的水分大量蒸发,如果不及时补水容易造成血液浓缩、血管过分扩张进而诱发脑中风。
所以在夏季可以适当多喝水,在茶水选择上,可以少量多次饮温开水或者茶水,也可以煲一些防暑祛湿的汤水喝,如莲子百合绿豆汤、冬瓜薏米排骨汤等。
晨练别过早
早上5~7点,人体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更容易发生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三高患者应该尽量避开这个时间锻炼,炎热的天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温度高、湿度大、人多的地方;外出时,应注意防晒。
空调别太低
室内外温差过大,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
因此,三高患者及中老年人夏日要注意室内外温差。开空调时,空调风口不要对着人直接吹,温度不宜低于26℃;同时,与室外的温差在8℃以内为宜,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
专家介绍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郑州仁济医院官方服务号
扫码关注,预约挂号,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
